常看好莱坞大片的车迷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美国人家庭出行时总会有一台足够容纳全家成员,同时还有额外储藏空间的大型保姆车。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台大型MPV,但它在北美有一个专属分类:MiniVan。
▲《不见不散》中葛优驾驶的Van
而在消费市场越来越成熟、车型产品越来越丰富、家庭出行需求不断提升的中国地区,有哪些最有潜力做出好MiniVan的国产品牌及车型,则是一个颇为有趣、同时值得深思的话题。
什么是MiniVan
MiniVan这个概念其实是由北美市场率先提出,并且始终引用在当地的一种车型划分,可以理解成 “北美特供”。MiniVan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小型货车”,而是泛指符合特定要求的专属产物,这些虽没有明确的数据规范,但被广大群众约定俗成的要求包括:车长超5米,发动机排量不少于3.0L,在具备足够座位的同时有客观的储物空间,方便乘客上下的侧滑门......等,满足美式家庭出行的一系列需求。
MiniVan和MPV的区别
其实粗略来看,MiniVan就是大型MPV的一种,好比是老美对大型MPV的一种方言。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MiniVan和MPV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传统MPV车型的设计重点几乎都在围绕第二排座椅乘客的体验,如各种电动调节、各种豪华电子娱乐配置、第二排航空座椅腿托等,在过分挤压了第三排空间的同时,也没有多少余量来容纳更多的储物功能。
▲MPV座椅布局
▲MiniVan座椅布局
而MiniVan则强调更大、更能装、能拉更多人、满载后还能拉很多行李、一切以实用为前提。通常采用2+3+3的八座布局。并且并不拘泥于某单一座椅的体验,而是雨露均沾。
二者的区别可以直观地通过代表车型体现出来:丰田埃尔法代表的大型MPV和别克GL8就是完全两种不同实用取向的产品。
▲埃尔法为代表的大型MPV
▲GL8为代表的MiniVan
为什么MiniVan在国内没能普及
这个小标题或许可以延伸为:为什么中国人不爱MPV。的确,在路面上行驶的车辆几乎全被轿车和SUV所充斥,MPV的曝光率甚至还不如性能跑车。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个人理解为国内市场对于汽车消费的理解还没有到达特定的阶段。汽车走进普通民众身边的时间不过十数年,更多消费者在选择家庭第一台车时往往更青睐操控出色的轿车或功能多样性的SUV,主打家庭出行的MiniVan或MPV并不适合承担家庭第一台车的责任。
而在有更多出行需求的家庭中,部分选择添置第二台车配合首台车同步出行,部分受限于限购指标政策将首台车更换为7座SUV等折中措施,仅有少数家庭有实力添置MPV作为全家出行车辆。
此外,由于某特色政策的长远影响,目前国内家庭成员结构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或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即便是普通的轿车或SUV也能满足出行需求。对比北美庞大的家庭成员数量,MiniVan或MPV所带来的多乘员座位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体现。
最后,早期GL8等车型被大量用作商务、政务接待用车,让MPV这种车型蒙上一种特殊的商务色彩,让人在驾驶时总有一种“被当作司机”的奇怪光环加成,或许也是部分人对MPV不感冒的原因之一。
最有潜力做出好MiniVan的国产品牌猜想
家庭用车在国内的市场并不似想象中那么黯淡,从早期的GL8到大众刚上市的威然都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说明MPV还是有足够的消费基础。 有句话说:“有需求就有市场”,除了大量进口合资品牌的涌入之外,自主品牌也有不少投身于这一领域,虽然没有纯正的MiniVan产品,但合格的MPV车型倒是也有不少。而在其中又有多少品牌或车型具备足够的潜力做出好的MiniVan产品?
0 1
第一梯队
上汽通用五菱、华晨金杯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两大悍将:五菱宏光S和宝骏730在国内的销量和知名度已经不必多提了,接地气的售价,火遍全国的销量,以及足够的群众销量基础,都让这两款半工具车半家用车属性的7座车成为下沉市场中MPV的代名词,占据了基层7座MPV的销量大头。
但如果要以MiniVan的范畴来定义它们,这两款国民神车好像还和MiniVan的属性略有出入,不过五菱另一款车倒是满足MiniVan对于体型方面的要求,那就是不温不火的五菱征程。
比起五菱宏光更大的车身尺寸、更丰富的车舱空间,以及更强劲的动力支撑,都让五菱征程比五菱宏光更加倾向于MiniVan的属性。
而金杯可能是部分国人最早接触到的具有Van属性的产品了,它的实用性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而足够宽大的底盘结构和足够广泛的群众基础,都让金杯有实力向MiniVan的方向跻身。
限制它们向更高级别的MiniVan发展的因素,一方面是因为品牌形象过于倾向大众化,没有足够的定位来吸纳高端用户;另一方面则是没有足够大排量的动力支撑,和MiniVan的部分理念有些相悖。不过如果结合国内消费特点,倒是有潜力发展为中国特色的MiniVan。
0 2
第二梯队
福田、江淮
福田和江淮两家车企都是在轻客领域深耕多年的实力派选手,福田风景系列、江淮瑞风系列都是较为成功的轻客车型,在商用领域内的知名度不亚于民用届的五菱宏光和金杯。
▲福田风景
▲江淮瑞风
轻客基础的车身结构,让二者拥有更加充裕的载客、载货空间,和MiniVan的理念不谋而合。而两家品牌也都拥有足够的动力平台,让自家产品拥有足够的排量级别可选,这一点倒是能够满足MiniVan追求大排量的设定。
尤其是福田在商用届积累了大量技术储备后,又隐隐有着向民用市场发力的趋势,接连发售的乘用皮卡也足以看出福田对新型产品的重视及产品更新能力,或许在MiniVan真的在国内流行之后,福田就能把轻客产线摇身一变,无缝衔接量产MiniVan。
0 3
第三梯队
上汽大通
从尺寸上来讲,大通的G系列商务车是自主品牌为数不多符合MiniVan尺寸的家用车型,7~9座的自由选择也和MiniVan的理念不谋而合,并且G20峰会期间,曾选择大通G10作为官方指定会议用车,让大通的产品相比其他竞品有了更亮眼的 国字头光环。
而且大通的优势还在于母公司上汽拥有别克和大众做技术背书,而后两者的GL8和威然都有着MiniVan的潜质,北美版本的GL8更是纯正的MiniVan产品,这就让大通在技术层面上没有过多的阻碍。让它不发展正宗MiniVan的理由,或许只有这种车型并不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吧。
而除了G系列的家用车之外,V系列的商用轻客产品线也能够提供足够大尺寸的底盘,来承载追求大身型的MiniVan。同时V系列衍生而出的房车展品,是否也更适合国人对于家庭出行的理解呢?
MiniVan的属性取决于北美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当地特性,地广人稀加上油价低廉让大排量有足够的用武之地,人员众多的家庭让全家出行有强烈的空间需求,同时又要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实用体验;而反应到国内市场,国人消费者对于家庭车辆属性的要求并不能完全和北美契合,衍生出的产品也具有一定的本土特点,就好比原本只有3.0L排量的GL8在引进后增加了2.4L,现在又变为2.0T一样。只有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才能称得上好产品不是么?
最后留两个问题给评论区的你们:
1、你认为MiniVan的属性适合国内消费特点吗?
2、你感觉哪个国产品牌/车型做出好的MiniVan?
版权联系:media@freeriders.cn